中国信达出手纾困项目,融创再获AMC支持。
1月15日晚,信达地产公告称,公司计划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信达地产与中国信达和信达资本合作,共同参与认购芜湖信湖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份额。该合伙企业计划后续收购海南融创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持有的海南幸福城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及对应债权。
这次融创与四大AMC的合作模式有别于过去。在股权交易完成后,融创将完全退出,后续的开发建设将由信达地产接手。
广东信达权益全部归属
上述合伙企业总认缴规模为9.75亿元,其中:
1、广东信达地产、中国信达作为LP分别认缴5.74亿元、4亿元;
2、信达资本作为GP出资100万元。
公告显示,海南幸福城此前即有信达地产方面参与,除海南融创持股51%之外,海南幸福城剩余49%股权由信达地产的控股子公司持有,双方合作开发南丽湖壹号二期项目。
信达地产表示:在合伙企业清算后,项目公司51%股权及未分配收益将由广东信达地产享有,待项目完成开发建设,项目公司清算时点广东信达地产51%股权实现退出。
南丽湖壹号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社区,位于海南定安县的南丽湖风景名胜区内。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旅游、国际高尚住宅、体育生态运动公园、国际体检康复中心、世界顶级SPA理疗养生中心以及欧陆商业风情园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信达地产介绍,截至目前,南丽湖壹号二期项目已实现开工建设,预计项目总货值约19.97亿元。公司实施本次交易的目的系为发挥协同拓展业务优势,提升资产价值。
出险房企遇难题,AMC多次驰援
融创是首家完成债务重组的TOP10房企,相比其他同样在化债路上困难重重的房企们而言,又是幸运的。一方面得益于老孙在出险后的果断处置,另一方面又得益于AMC们对融创在项目上的输血支援。
1.2023年11月,融创中国发布公告,表示已与华融达成关于上海亚龙项目的融资合作。根据协议条款,华融将向该项目公司提供34.8亿元的借款,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这笔款项将主要用于上海亚龙项目的开发建设。
2.2023年9月,实现单日认购近170套的豪宅项目融创北京壹号院,在11月发生了一系列的股权变动。中信信托以5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泛海建设64.678%的股权,而华融则以22.5亿元获得了泛海建设25%的股权。在2019年,融创就已经全资收购了泛海控股旗下的泛海建设,其中就包括了融创北京壹号院。
在处置方面,融创也在加速推进:
1、1月15日,武汉融创武地长江文旅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5%股权及4.37亿元债权在武汉光谷联交所综合交易平台挂牌转让,起始价10.99亿元,挂牌结束日期为1月26日。
2、融创成都万达城旗下部分酒店项目也被摆上拍卖台等待买家。
3、无锡融创茂以及融创昆明万达城也被摆上货架,最终也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融创为了盘活项目,已经与多家AMC机构进行了合作,包括中国华融、东方资产、长城资产、陕西金资等四大AMC以及多家地方AMC。然而,这些合作模式的特点是AMC机构出资收购部分项目股权,而项目仍由融创继续开发和操盘,随后融创再进行股权回购。
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华融和中国长城这四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前后参与了融创等出险房企的纾困工作,通过收并购等方式更广泛和多元化地参与出险房企的“救治”和重组。
AMC参与并购及纾困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集团层面和项目层面,目前更多是以项目层面为主。具体的操作模式一般是:AMC机构自行出资或联合银团收购项目或对项目进行注资,然后对不良债权进行谈判和重组,重新安排债务的偿款金额、方式和时间。接下来,AMC机构会通过自己旗下的房地产平台或引入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代建企业来对项目进行再开发和运营,最终推向市场并变现以获得收益。
融创的自救之路
2021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以恒大为首的民营房企首先传出雷声,“许老板欠了2万亿”的传闻不胫而走。
一时间市场上风声鹤唳,投资人捂紧口袋,买房人谨慎观望,房地产行业陷入寒冬。
融创,作为领先的民营房企,也未能幸免于行业的困境。根据其发布的财务报告,2021年融创的亏损接近400亿元,成为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为惨重的一年。
随后的2022年4月,由于未能按时发布财报,融创的股票被香港联合交易所停牌。2022年5月,融创进一步公告称,将不会支付四笔优先票据的利息,正在寻求整体的债务解决方案,这使得融创暴雷从传闻变为了现实。
截至2022年底,融创到期但未偿付的借贷本金累计达到了685.3亿元,这一情况还可能导致另外1518.0亿元的借贷本金被提前要求偿还。
面对如此严重的业绩亏损和债务危机,融创的创始人孙宏斌及其公司处境堪忧。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孙宏斌依然向投资者作出了承诺,他表示将在2023年努力使融创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
虽然孙宏斌在地产圈内一直有“孙大圣”的美誉,但是上千亿的债务如同五行大山,沉重地压在孙宏斌身上。
并且,国内地产市场整体降至冰点,如此沉重的债务,让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这一次孙大圣还有没有神通?
孙宏斌没有让大家失望。
2023年1月,融创160亿元的境内债展期通过,4月13日融创股票复牌,9月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高票通过。
10月5日,香港法院批准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为融创的重组之路画上句号。
可以说,融创能够穿越“黑色500天”,离不开创始人孙宏斌的努力,没有孙宏斌,融创也许早就垮了。
除了孙宏斌的承诺和融创团队的持续努力之外,债权人同意进行债务重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融创确实拥有一些优质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孙宏斌能够东山再起的资本。据报道,融创未售出的土地储备货值高达1.38万亿元,其中70%位于一二线城市。仅在北京的融创壹号院、上海董家渡项目、上海亚龙项目和上海未来金融城项目未售货值就约1500亿元。
写在最后
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创就能够完全上岸。孙老板压力仍然不小。
融创完全翻身,得靠三方面:政策端、市场端、自身努力。
政策端很好理解,无非是融资环境。从目前来看,与艰难的前些年相比,从去年年底以来,房企的融资环境,改善了不少。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
会上提及“先立后破”,这个提法是今年首次:
“先立后破” 也就是说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不能搞一刀切,要留足过渡期,老动能得维持住,给新动能的形成留出时间,等新动能形成后再逐步替代老动能 这也意味着地方债,地产的风险得妥善化解,不能任其持续扩大而诱发系统性风险,稳的总基调上,24年是化解风险之年。
而这或开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房地产行业复苏的转折。
融创作为首家TOP10重组成功的房企,若能成功实现软着陆,将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危机有望得到成功化解,而房地产行业的软着陆意味着中国经济具备再次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成长之路的可能性。
融创,或将见证中国房地产行业能否涅槃重生的一个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