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完成整改:历经三年,越过山丘

IBM在华3分钟会议裁掉千人,美企计算机巨头怎么了?

“我们只是技术工具,公章真假由牦牛科技负责”,3月18日,电子签名服务商e签宝高管在浙江华侨系案件专班组织的沟通会上,面对投资人追问时抛出争议性回应。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下称《电子签名法》),即将迎来它的二十岁生日。半个月前,华侨系黄金理财诈骗案投资者代表与e签宝管理层进行了第二次正式沟通会,这次对话中关于电子签名行业技术合规性、责任边界与行业生态的争议,在《电子签名法》20周年这个时点显得颇为尴尬。自半年前华侨系暴雷以来,中国黄金集团旗下公司“中鑫国际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中鑫国际)在不同场合声明自己在华侨系涉案公章为假公章。这一声明把电子签名行业龙头公司e签宝推上了风口浪尖——假章如何批量从e签宝出口流出?“318”沟通会上,e签宝第一次派出了高管作为代表,公司管理层解释称,e签宝向华侨系平台牦牛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牦牛科技,侨行天下APP的运营主体)提供的是工具性质的接口产品,且约定将实名认证的义务和责任,委托“让渡”给牦牛科技。这次沟通会再次引发电子签名认证行业服务底线的讨论。客户的不正当需求是否应成为挡箭牌?将身份认证责任转嫁给客户平台以规避审核是否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央视“315晚会”曝光电子签被高利贷利用,部分电子签平台的“实名认证”成了摆设,许多受害者签署电子合同后才发现,收款方竟然是虚假身份,甚至“不是活人”。在《电子签名法》颁布20周年之际,电子签名行业的合规性困境和隐含的系统性风险是否已经充分暴露?正如某电子签名行业垂直媒体近日发文写道:从鼓吹法律效力到滥发数字证书;从价格战内卷到放任接口的“裸奔”,这场危机早被写好了剧本。
技术“犯规”还是甩锅”行业?
以2023版合同为例,其中第4.2(7)条指出:双方理解,通过集成乙方(e签宝)软件功能实现电子化签约是基于甲方(牦牛科技)的需求,甲方可自行确认签约流程和需验证的要素,乙方仅可建议甲方按照符合《电子签名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在2021版合同中,同样的条款出现在第4.2(6)条款中。另外,2021版合同所附风险提示函第6款条款为:您(牦牛科技)应知悉,乙方(e签宝)对您提交至电子签名系统和数据存证系统的数据不会做实质内容审核,您应确保您通过技术接口传递的电子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对此,e签宝管理层表示,现实应用场景,比如平台客户中通过“约定认证委托”“让渡”认证“责任”是普遍存在的行业现象。e签宝管理层承认,认证材料存于侨行天下的APP服务器内,而非e签宝服务器。e签宝只留存了中鑫国际的企业名称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但是对于华侨系投资人来说,这件事情变得很荒唐。“中鑫国际在华侨系案件中本质上是一个增信人,借款人是牦牛科技,现在增信人的身份,由借款人来认证,这很荒唐。我们是相信e签宝的平台对于增信人来进行身份认证,结果他们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借款人。”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我们希望看到中鑫国际和e签宝面对面发声,到底章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希望电子签行业厂商站出来为自己的行业澄清,到底是一家之言一家所为,还是行业通行做法,我们也想知道这个系统性风险到底有多大”,上述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模糊且利益丰厚的“灰色地带”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不管工具类产品还是Saas产品,都要符合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行业服务的底线是需要坚守的,客户的不正当需求该作为挡箭牌,不能为争夺客户降低审核标准,甚至默许虚假合同。e签宝去年“甩锅”行业之后,行业出现不同声音。上上签CEO万敏正是其中一位。万敏向记者表示,去年她试图为行业“正名”的声明文章,不久后便找不到踪迹。一位电子签名行业匿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当前各大厂商普遍在平台中整合了电子签名服务,可视为行业常态。然而,“约定认证委托”与“让渡认证责任”等做法并不是行业“惯例”。举例来说,按规定应实施“三要素认证”的情况下,擅自降为标准较低的“二要素认证”,此种行为已经是对合规底线的挑战,更遑论将认证责任全部“单边委托”给电子合同的某方。此类超越规范的操作,往往潜藏着高额利润,却也步入了法律与道德风险边缘的灰色区域。万敏告诉记者,平台类客户上线前必须完成实名认证,因为他们作为开发者主体会发起签署大量的电子合同,“一出错就是大错”,更要严格实名验证。嵌入客户的平台,在行业内称为“客户的生产环境”。“客户上‘生产环境’前,需提交产品实名、合同签署说明及日志截图进行合规审核。每一份合同上,每一个签署人,都要去做身份审核 ,审核通过后释放开发者参数。“万敏说。法大大一名区域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电子签名公司法人实名认证需人脸比对法人及经办人,并验证组织信息。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如果“约定委托认证”确认存在,不论是e签宝个别行为,还是“行业通行做法”,都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别说央企了,更高级别,甚至公权力部门的公章是否也可能被伪造?系统性风险不可不察。”提到“天下无假章”的宣传时,e签宝管理层表示,天下无假章,只是社会公众都希望实现的一种状态。当被投资者问及”以你们的技术服务,能保障章都是真的吗?“,e签宝代表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大。”记者注意到,此前e签宝官方视频号中,“天下无假章”的宣传视频,目前已寻觅不到。
行业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