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打开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浏览
狂飙143%的诡异“渣男基”,全靠PUA?
发布时间 2021-01-27 14:12  |  作者 和讯名家  |  阅读 53
年轻人有一种成长叫诺安成长

昨天,基金又上热搜了,而且还上了TOP5。

我就纳闷了,难道基金也和白酒股一样,加入了微博包月用户行列?

在我的印象中,最爱上热搜的基金明明是“诺安”啊。

按理说,这只“诺安”基金业绩也不咋地,忽冷忽热就像个渣男,怎么就能天天上热搜?

而且,公司里的好几个95后妹子,居然都入手了这只“诺安”基金。

究竟是“诺安”基金真香,还是我们都爱渣男?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揭开诺安这只网红基金的背后真相。

想要了解诺安成长(320007),一定要先来了解它的现任基金经理蔡嵩松。

翻开蔡经理的履历,叫他一声“神童”并不过分——

2001年,15岁的蔡嵩松考进了科大少年班,专业是计算机。

硕博阶段,蔡嵩松就读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攻芯片设计。

2011年,年仅25岁的蔡嵩松博士毕业,进入天津飞腾从事芯片设计。

2015年,他进入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所从事计算机行业研究。

2017年11月,蔡嵩松加入诺安基金(博客,微博)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

2019年2月20日,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天:

蔡嵩松接手诺安成长,成为诺安成长的第六位基金经理。

从此,蔡嵩松在买了诺安的基民眼里,就是可恨的菜狗和可爱的蔡总之间反复切换。

其实蔡嵩松也很无奈,诺安成长就是个烂摊子,在此之前已经连续三年跑不赢沪深300。

为了挽救这只基金,蔡嵩松立即对诺安成长进行大换血,19年年中换手率高达1193.02%。

大换血后的诺安成长专注于科技概念股,尤其注重半导体,这也是蔡嵩松最擅长的领域。

毕竟他在中科院时就是主攻芯片设计。

初出茅庐的基金经理将持仓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以理解,接下来的发展路子,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会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投资范围会覆盖其他行业。

但蔡嵩松不一样。

他不仅没有扩大,还越来越收缩自己的能力圈,在半导体领域死磕。

从19年三季度开始,前十大重仓股全是半导体,现在占比高达84%,俨然成为一只行业主题基金。

尴尬的是,诺安成长还跑不赢半导体芯片指数。

一只半导体为主的基金,居然还赶不上指数基金赚钱?

那既然这只基金不赚钱,怎么又有那么多死忠粉丝呢?

原来呀,这只诺安基金虽然整体跑不赢半导体,但是,人家可是2019年混合基金年度收益的第八名哦!

悄咪咪说一句,当年另一位基金经理刘格菘,也是靠着all in半导体拿到了2019年的收益冠军。

在2019年,芯片可是大风口呀。

由于18年的贸易战,美国开始对中国芯片企业实行制裁封锁,芯片自主研发、国产替代化的热潮席卷股市。

All in半导体的诺安也搭上了东风,全年涨幅高达95%,蔡经理因此一战成名!

基金规模也从18年年底的3.8亿,暴增至19年年底的66.97亿。

到了2020年2月25日,诺安成长一年的收益高达143%。

看起来很厉害是不是?

但是!

这天以后,诺安开始展现它的渣男本性,不断PUA新来的基民。

接下来的3月份,科技股迎来一波深度回调,蔡经理不仅没有减仓,还逆势加仓,越跌越买。

之前追涨买进的基民,简直就像买了特斯拉的老车主那样,眼睁睁看着基金净值如同特斯拉的车价,一降再降,心情复杂,五味杂陈。

但是但是!

正当基民绝望之际,蔡经理突然给大家发了一颗糖,4月2日一天暴涨8.15%!

可惜诺安还是逃不过下跌的厄运,4月13日迎来全年净值的最低点1.25,距离2月份高点已经跌了31%!

但在劳动节前后的两个交易日,又分别暴涨了8.38%、7.67%。

接下来的两个月,诺安的基民总算是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进入七月,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1.5万亿,券商带动了指数行情。

随着两市交易活跃,以半导体为首的科技板块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7月6日,诺安成长单日涨幅高达8.95%。

7月14日,诺安成长的净值到达历史最高点,这成为了诺安人的第二次高光。

后面等着的,又是一轮暴跌,3个月跌了31%。

诺安成长就像一个反复无常的渣男,总是给人巨大的惊喜,然后又给人巨大的惊吓。

新进的基民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如果你经历过诺安,依然还坚守初心,我相信,未来的任何大风大浪,都能扛得过去。

年轻人总是要成长的,你的第一次成长,可能就是诺安成长!

别人买基金,图的是比股票波动更小,收益更稳,可是你看看诺安成长的曲线图。

好家伙,简直就是过山车啊。

所以,最神奇的事情来了!

年轻人被诺安疯狂折磨,天天骂蔡经理是菜狗,把诺安骂上了微博热搜。

可是,诺安成长的份额却在骂声中节节攀升,现在已经高达190亿份,总计327.76亿元。

应了娱乐圈那个成名硬道理,只要走红,黑红也是红。

我不得不感叹一句,诺安真是精通渣男之道,老PUA了。

我认为,蔡经理的诺安成长基金常驻热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all in单一行业,导致业绩大起大落,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有一些基金经理也开始“诺安化”了:

金鹰基金陈颖:All in券商

万家基金黄海:All in地产

金信智能中国2025:All in银行股

民生加银精选:All in采矿有色

这样做其实风险很大。

如果重仓的行业今年没有行情,那么今年的业绩就算玩完了。

但是,万一所在行业成为热点呢,就像去年的新能源板块,那今年的收益大概率能进前十。

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在第二年就可以凭借今年积累下来的知名度,发行新基金,扩大管理规模。

毕竟,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赚的就是规模的钱。

赢了,赚的是基金经理的名声,输了,亏的就是你自己的钱呀。

所以,我不太建议大家买太多这种比股票还要高风险、高波动的基金。

我始终相信,走得稳一些,才能走得更远一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目录
首页 国内 国外 宏观 企业 人物 专题 创投 产业链 理财 股票 资管 并购 上市 债市 国企 机构 VCPE专项通道 上市公司专项通道 央国企专项通道 政策研究专栏 资源同步OA通道 机构数据API定制 科创企业申报 拟上市辅导 地图